您好!欢迎您来到官网!
bann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直通旗县
直通旗县

一年支教情,一生草原谊丨通辽市科左中旗召开研究生支教团交流座谈暨离岗欢送会

时间:2025.06.30  浏览数:21次  字体:    作者:青春左中   来源:青春左中

为系统总结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期间的实践成果,弘扬基层教育帮扶的青春力量,6月27日,科左中旗组织召开研究生支教团交流座谈暨离岗欢送会。团旗委机关干部、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全体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全体研支团成员围绕支教期间的工作实践与成长感悟作分享交流。过去一年,志愿者们扎根教学一线,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将大学所学与基层需求紧密结合,在数学、英语、地理、政治等多门学科教学中深耕细作。他们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激发课堂活力;积极拓展教育维度,组织主题团日、科学实验、兴趣社团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全面发展。除了知识传授,志愿者们更以“陪伴者”的身份融入学生成长——关注留守儿童心灵需求,为学生定制学习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用真诚与耐心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这些实践不仅让乡村课堂焕发新的生机,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也让志愿者们在双向奔赴中收获了“被需要的幸福”。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以“教育者”的专业素养深耕课堂,以“守护者”的温暖情怀陪伴成长,这些付出背后,是志愿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强国有我”的生动注脚。

会议强调,离岗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针对志愿者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以“三句话”寄予深切嘱托:一是

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支教一年最珍贵的收获是懂得“教育无小事”——备课、批改、家访,每件小事都藏着“认真不敷衍”的功夫,这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底气;二是善用“基层”的经验视角。从孩子的日常生活设计教学、从家长的实际需求调整沟通方式,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是基层实践馈赠的宝贵财富。以后遇上复杂问题,不妨切换一下视角,或许能找到更接地气的思路;三是坚持“成长”的终身课题。这一年,志愿者从“大学生”成长为“支教老师”,攒下的教学经验、沟通能力、抗压韧性都是终身财富,离开后仍需保持学习,让基层锻炼的“养分”继续滋养职业发展之路。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此次座谈会既是对一年支教历程的温情总结,更是对青年志愿者扎根基层、奉献教育的深情礼赞。志愿者们的付出,为科左中旗教育事业注入了青春活力;他们与学生结下的深厚情谊,也将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温暖力量。相信这份“青春接力”的精神,会持续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乡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