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9-08
-
2023-09-08
编者按: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官方网站推出“要论集萃”栏目,本期主题为“坚持走自己的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
-
2023-09-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球视野、厚植天下情怀、担当大国责任的生动体现。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科学理论为引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基础。马克…
-
2023-09-07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
2023-09-0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于6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
2023-09-07
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主张和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
-
2023-09-07
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人们的价值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值观,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
-
2023-09-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从温饱不足到衣食无忧,从物资匮乏到物阜民丰,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和拓展的鲜活注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的现…
-
2023-09-07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要求聚焦“五个要看”标准,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的实效,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落实党中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创新运用,对于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党组织须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在理论学习、调查研…
-
2023-09-07
矛盾观是人们关于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运动变化的总体看法,决定着人们对事物发展动力和基本状态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矛盾观,既是这一思想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贯穿这一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矛盾运动基本原理,持续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