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4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在中华文明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深沉的精…
-
2023-08-14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深知和平之宝贵。和谐稳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和平共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处世之道,和合仁善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文化基因。在长期发展中,中华文明形成了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平正义的战争观,和平性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处。中国古人认为,…
-
2023-08-14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文明几千年连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传统,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世…
-
2023-08-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组织部门是主题教育的推动者、参与者,担负着“双重责任”,要全面贯彻习…
-
2023-08-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向全党同志明确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要求,这是党中央汲取百年奋斗智慧和经验,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令。这“三个务必”与毛泽东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从…
-
2023-08-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要求。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要进一步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建构、学理化阐释,充分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
-
2023-08-14
近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
2023-08-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九个方面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党领导人民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对…
-
2023-08-14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
-
2023-08-1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